今天是
公歷*年*月
天
日
星期*
農歷
**年*月*日
網站首頁
|
非遺產品
|
關于古往今來
首頁
非遺資訊
非遺動態
通知公告
非遺政策
非遺課堂
非遺傳承人
書畫傳承人
非遺傳承
美術
舞蹈
戲劇
曲藝
雜技
音樂
醫藥
手工技藝
其他
非遺名錄
非遺保護
美術
戲劇
醫藥
手工技藝
民俗
非遺培訓
非遺認證
書法
繪畫
陶藝
紫砂
非遺產品
舞蹈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非遺傳承>>
舞蹈>>
列表
瑤族長鼓舞
時間:2020-01-28
歷史沿革這種具有獨特民族風韻的舞蹈,包含著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傳說很久以前,瑤山上住著父子3人,老人臨終前把家產平分給兩個兒子。哥哥貪圖錢財,把家產全部占為已有,弟弟冬比只好流浪在外,給人做工為生。盤古王的女兒房莎十三妹看見冬比人品好, ...
諧欽(拉薩納如諧欽、南木林土布加諧欽)
時間:2020-01-28
歷史沿革 土布加諧欽起源于1855年間,由八世班禪丹貝旺秋創建,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土布加諧欽就是以歌舞為主,歌舞結合?!爸C”藏語意為歌舞,“欽”即盛況或隆重之意。土布加諧欽是在迎請活佛及上層人士等盛大或隆重的慶典場合表演的一種民間歌舞。...
宣舞(古格宣舞、普堆巴宣舞)
時間:2020-01-28
最早的宣舞可以追溯到輝煌鼎盛的古象雄王朝時代,據藏文史料記載:古象雄時期,每當迎、送雍仲本教佛祖敦巴幸饒,以及正月十五幸饒彌沃如來佛祖誕生日時都要跳宣舞。舞者人數少則20人,多則100人, 由一位男舞者手持一個皮鼓領舞,在所有“宣”的調度當中...
彝族三弦舞(阿細跳月、撒尼大三弦)
時間:2020-01-28
歷史淵源 彝族三弦舞2008年6月14日為國務院公布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石林人民跳起大三弦舞迎客,古老的石林彝族大三弦舞在19世紀八十年代從石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石林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東部,昆明市東南方向,屬昆明市。離省會昆明70余公...
朝鮮族長鼓舞 杖鼓 朝鮮族民間樂器
時間:2020-01-28
歷史淵源 朝鮮族長鼓起源于印度細腰鼓,又名“杖鼓”,歷史曾流行于中原地區。朝鮮族民間樂器。歷史悠久、構造獨特、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朝鮮族長鼓起源于印度的細腰鼓。公元4世紀時,細腰鼓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而后又東傳朝鮮...
竹馬(東壩大馬燈、邳州跑竹馬)
時間:2020-01-28
詳細解釋 1、兒童游戲時當馬騎的竹竿。典型的式樣是一根桿子,一端有馬頭模型,有時另一端裝輪子,孩子跨立上面,假作騎馬。由于竹馬是人生兒童時期所玩器具,也有成年后回憶兒童時代生活而以竹馬為題材而進行文學創作的?!逗鬂h書·郭伋傳》:“始至行部...
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時間:2020-01-28
歷史淵源于云南楚雄出土的銅鼓,距今已有2600多年。銅鼓可能由銅釜演化而來,原為炊具或禮器。明代《蜀中風俗記》中載,婚喪與年節時,當地都要“擊銅鼓歌舞”。同時,銅鼓舞與祭祀或巫術(驅病祈福)活動也緊密相關,如宋代史籍上說:“擊銅鼓、銅沙鑼以...
苗族蘆笙舞(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
時間:2020-01-28
歷史沿革關于蘆笙舞的起源,苗族有樸素和美妙的傳說。相傳盤古開天地之時,大地一片荒涼。那時,苗族祖先是靠狩獵飛禽走獸作衣食的,為了解決捕獲鳥獸的困難,當時一個心靈手巧的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樹木和竹子,做了支蘆笙模仿鳥獸的鳴叫和動作,吹跳起來...
熱巴舞(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時間:2020-01-28
歷史淵源據史料記載熱巴舞的產生約在公元十一世紀,由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所創建。也有人認為熱巴舞是由佛學家當巴桑杰傳下來的。"噶瑪八清"便是當巴桑杰的師傅阿拉果覺看到魔王殘害百姓時念的咒語,也就是噶瑪派僧俗阿拉果覺看到或聽到有人...
儺舞(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舞)
時間:2020-01-28
歷史淵源?儺舞源流儺舞源流久遠,殷墟甲骨文卜辭中已有儺祭的記載。周代稱儺舞為"國儺"、"大儺",鄉間也叫"鄉人儺";據《論語·鄉黨》記載,當時孔夫子看見儺舞表演隊伍到來時,曾穿著禮服站在臺階上畢恭畢敬地迎接(鄉人儺,朝服而阼立于階)。由此典故...
燈舞
時間:2020-01-28
歷史淵源表演中見燈不見人,圖案有動、有靜,又有高低不同多種層次的變化,神秘奧妙,引人入勝。舞燈以群舞居多,燈的造型有動物、花卉及象征吉祥的器物等。表演中舞者可一人一燈乃至多人同舞一燈,可分為持燈、提燈、舉燈而舞等多種表演形式。龍燈、鯉魚...
土家族擺手舞
時間:2020-01-28
歷史淵源土家族擺手舞源遠流長。據同治本《來鳳縣志》卷三十二轉載《湖廣通志》記載說:五代時,“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樹,普舍者華言風流也。昔覃氏祖于東門關伐一異木,隨流至那車,復生根而活,四時開百種花。覃氏子孫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
龍舞
時間:2020-01-28
龍舞,也稱“舞龍”,民間又叫“耍龍”、“耍龍燈”或“舞龍燈”,在全國各地和各民族間廣泛分布,其形式品種的多樣,是任何其他民間舞都無法比擬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現以數人集體祭龍求雨的文字;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記錄中已有明確的各種...
獅舞
時間:2020-01-28
獅舞,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華各族人民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獅舞歷史久遠,《漢書?禮樂志》中記載的“象人”便是獅...
傣族孔雀舞
時間:2020-01-28
歷史淵源孔雀舞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悠久的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人民中間就已經流傳著許多有關孔雀舞的優美傳說,召樹屯與楠木諾娜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民間在"趕擺"、過節以及各種喜慶日子里表演的孔雀舞,都是根據各種傳說編成的。其中有一個傳...
花鼓燈(蚌埠花鼓燈、鳳臺花鼓燈、潁上花鼓燈)
時間:2020-01-28
歷史沿革追溯花鼓燈的歷史,最早起源于宋代。如果把可考的文字記載(成為于清代的《鳳臺縣志》,記載花鼓燈源于宋代)、傳說與直觀所能觀測到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的花鼓燈現象進行比較分析,不難發現花鼓燈所具有的宋代舞蹈文化印跡。仔細觀察50年代花鼓燈的原...
鼓舞
時間:2020-01-28
鼓舞簡介鼓舞——是一邊擊鼓邊舞的苗族民間舞蹈。鼓為木制,以牛革蒙于兩端,置于架上敲擊。苗族“鼓舞”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歷史上有關苗族擊鼓歌舞的文字記載,較早的可見于唐代《朝野僉載》卷十四:“五溪蠻,父母死,于村外閭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
秧歌
時間:2020-01-28
秧歌是中國(主要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高蹺秧歌”,不踩蹺表演的稱為“地秧歌”。近代所稱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歷...
高蹺
時間:2020-01-28
高蹺也叫“高蹺秧歌”,是一種廣泛流傳于全國各地的民間舞蹈,因舞蹈時多雙腳踩踏木蹺而得名。高蹺歷史久遠,源于古代百戲中的一種技術表演,北魏時即有踩高蹺的石刻畫像;高蹺一般以舞隊的形式表演,舞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個古代神...
中國朝鮮族農樂舞
時間:2020-01-28
中國朝鮮族農樂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體,反映傳統農耕生產生活中祭祀祈福、歡慶豐收的民間表演藝術?!稗r樂舞”俗稱“農樂”,流傳于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等地的朝鮮族聚居區。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国产精品一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