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公歷*年*月
天
日
星期*
農歷
**年*月*日
網站首頁
|
非遺產品
|
關于古往今來
首頁
非遺資訊
非遺動態
通知公告
非遺政策
非遺課堂
非遺傳承人
書畫傳承人
非遺傳承
美術
舞蹈
戲劇
曲藝
雜技
音樂
醫藥
手工技藝
其他
非遺名錄
非遺保護
美術
戲劇
醫藥
手工技藝
民俗
非遺培訓
非遺認證
書法
繪畫
陶藝
紫砂
非遺產品
曲藝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非遺傳承>>
曲藝>>
列表
揚州評話
時間:2020-01-29
歷史溯源揚州評話是以江蘇省揚州方言徒口講說表演的傳統曲藝說書形式,流行于蘇北地區和鎮江、南京、上海等地。興起于清初,不久就形成了"書詞到處說《隋唐》,好漢英雄各一方"的繁榮局面,獨步一時的書目有《三國》、《水滸》等10部,身懷絕技的著名說書...
福州評話
時間:2020-01-29
歷史源流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區及古田、南平等地,用福州方言說唱。傳說明末江南著名說書藝人柳敬亭不肯降清,南奔入閩,他所授門徒用福州話演唱,借歷史故事評論時局,逐漸形成有說有唱的獨特風格。古時一般是在狹長的街道上,由一人講,觀眾坐滿街頭巷尾...
西河大鼓
時間:2020-01-29
發展歷程?名稱來源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發展而來,河間是西河大鼓的主要發源地,起源時間約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流行于河北、山東、河南、天津、北京以及東北和西北部分地區。有關專家考察,西河大鼓原名“梅花調”(至今河北省中部農村的老年人仍稱之“...
木板大鼓
時間:2020-01-29
歷史溯源木板大鼓淵源及創始者,已無從查考。僅知早年稱小口鼓時,有南皮縣賈家九堡村人李尚志以唱木板著稱。李傳弟子有河間人張百奎、大城人曹占奎以及崔登奎、李殿奎、鄧連奎(引自王雙馳于民國初年拜師時轉抄的《清門譜序》)。另據香河縣老藝人陳懷德...
樂亭大鼓
時間:2020-01-29
代表人物溫榮之外,其傳人陳際昌、齊禎(齊珍)、馮福昌、王恩鴻、王德有、戚用武、戚文峰、韓香圃、靳文然、張云霞、賈幼然、姚順悅等是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性藝人,其中尤以民國時的韓香圃和靳文然最為著名,他們各自的藝術被分別尊為“韓(香圃)派”和...
潞安大鼓
時間:2020-01-29
歷史源流?乾隆時期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馳名于上黨一帶的鼓書藝人路占元、董祥五等聯絡潞安府八縣的百余名藝人成立"盲子隊",即鼓書藝人的演出活動班社,后來發展成為行會組織"三皇會"。據此,一般認為至遲在清代中葉潞安大鼓就已經形成了。早期藝人主要為...
京東大鼓
時間:2020-01-29
歷史溯源京東大鼓起源于京東三河、寶坻、香河一帶的農村。據藝人祖譜及口碑資料,早在清乾隆中葉.河北省南皮縣賈九堡村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一說山東人,名尚志,綽號弦子李)從家鄉逃荒來京東行藝.他吸收了京東廣為流行的傳統民歌小調“靠山調”,豐富了...
河洛大鼓
時間:2020-01-29
歷史源流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陽琴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陽琴書舊稱"琴音",早期的伴唱樂器是我國傳統的七弦古琴。洛陽琴書早期演唱方式多為閉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細膩,字少腔多,節奏緩慢拖沓,其演唱書目也多為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的中、短...
溫州鼓詞
時間:2020-01-29
藝術特點?表演溫州鼓詞按表演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平詞”,指演唱歷史傳書、言情小說、武俠小說的鼓詞。凡逢紅白喜事,或款待客人,或因爭端認錯罰詞,曲調文雅,抒情達意,賞心悅目;還有一種叫“大詞”,又稱經詞,也稱“娘娘詞”,都在廟宇中...
福州伬藝
時間:2020-01-29
歷史淵源福州伬藝又名伬唱,屬于以唱為主的福建省五大傳統地方曲種之一,是福州民間賣唱藝人搜集散曲、小令、山歌、小調,傳唱戲文唱段和民間故事,以應酬堂會,或裝扮陸地行舟、錢劍、高蹺、臺閣、馬上、肩頭馱、蓮花落等百戲雜耍,以參加社火活動積久形...
南平南詞
時間:2020-01-29
歷史溯源南詞戲流行于福建省南平地區。相傳它是從灘簧小調發展來的,清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年),灘簧小調從蘇州傳入南平,并與閩北的傳統民間藝術相結合,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原為灘簧小調,唱、白均用蘇州"土官話",以唱為主,間以說白。曲調有"...
紹興平湖調
時間:2020-01-29
藝術特色紹興平湖調是一種坐唱形式的傳統唱說文藝,不論參加演奏的人數多少,唱說僅彈三弦者一人,其余助以樂器而已。開臺必先唱節詩,而后接以回書,以唱、說功夫,抒情敘事,摹景觀物,塑造人物。演唱為坐唱形式,由三位演員分操小三弦、揚琴和二胡,謂...
蘭溪攤簧
時間:2020-01-29
歷史溯源蘭溪地處浙江中西部,素有"七省通衢"、"三江之匯"之稱,交通便利,商業繁榮。乾隆末年,一位縣衙中的官差,于公務之暇,在蘭溪集商賈子弟傳授"攤簧"曲調,借以消閑自娛,從此蘭溪有了攤簧。1900年(光緒26年),城區成立了"余慶社",后易名為"群樂...
賢孝(涼州賢孝、河州賢孝)
時間:2020-01-29
歷史源流“賢孝”早在秦始皇修筑長城時已有演唱。當時許多男人被抓去筑城,瞽目人(盲藝人)也未能幸免。他們每天給工間休息的民工們唱“賢孝”,使民工們忘記了極度的疲乏,加快了筑長城的速度。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中對“杭州男女瞽者,多學琵琶...
河南墜子
時間:2020-01-29
藝術特色?表演形式河南墜子使用河南方音說唱表演,以唱為主,唱中夾說,所用唱腔主要包括“平腔”、“快扎板”、“武板”、“五字坎”和“垛板”等。唱詞基本為七字句。伴奏者拉墜琴,有的并踩打腳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員演唱長篇?,F代題...
山東琴書
時間:2020-01-29
歷史淵源“小曲子”最早形成于菏澤地區(古稱曹州)。鄆城藝人陳乃端所存藝術譜系有“雍正十三年(1735年),頭輩師爺王尚田,善通琴書畫,聞名東平湖……”的說法。新修《曹縣方志》有“曹縣為山東琴書主要發源地,相傳已有二百年歷史”的記載。該縣梁堤...
鑼鼓書
時間:2020-01-29
發展歷程鑼鼓書舊稱“太保書”,“太?!毕涤缮虾=伎h農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動“太卜”衍化而成?!疤贰眱x式類似道教的道場,其目的是為生者驅瘟逐疫。儀式以說唱形式表現,有道白、吟唱、獨唱、對唱等。內容系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與宗教儀式無關,僅用...
紹興蓮花落
時間:2020-01-29
歷史溯源蓮花落曲藝淵源,據有關資料記載,宋元時期已經流行,佛典《續傳燈錄》第23《俞道婆》載:"一日聞丐唱《蓮花樂》云:'不因柳毅傳書信,何因得到洞庭源。'忽大悟。"可見最初是丐者賣藝所演唱。紹興蓮花落相傳始于清光緒年間,時有"下三府"(今杭、嘉...
蘭州鼓子
時間:2020-01-29
藝術特點?表演蘭州鼓子是以唱為主的傳統曲藝形式,其中有一人、兩人、三人演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說,有的段子光唱不說,有的段子又光說不唱,而有的段子則有唱有說,似唱似說。一般采用自彈自唱形式,演出時要求演員的手勢、面風等,都要能給聽眾...
錦歌
時間:2020-01-29
藝術特色錦歌的表演形式為多人圍坐演唱,同時分持琵琶、洞簫、二弦、三弦及木魚、雙鈴等自行伴奏。錦歌的唱腔風格大致要分為堂、亭兩大流派。堂派主要流傳在農村中,唱腔粗獷有力,曲調接受民間歌謠,擅長唱"雜念調"。錦歌的曲調豐富繁雜,大體可分為四類...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尾頁
国产精品一级片